首页
logo
APP
家长如何培养3岁以下宝宝的安全感

国际育儿小报

最新国际育儿资讯

(一)安全感高低的区别
安全感高的宝宝 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评价高、愿意和别人亲近、遇到新鲜事物主动去接触 。
安全感低的宝宝 拒绝和陌生人交往、对  鲜事物没有探索欲、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感到害怕、不敢一个人在家、不愿意或不敢和同学说话、发生矛盾时退缩。
(二)谁偷走了宝宝的安全感
01﹣家庭气氛紧张
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小什么都不懂,宝宝会准确而敏感地捕捉到大人的情绪。 如果大人经常在他面前吵架,或者经常抱有消极的情绪,那么宝宝是非常容易受到影响的。 长此以往下去,这种不安的情绪就会经常陪伴着宝宝,让宝宝总是处在紧张和不安中。
02﹣经常吓唬宝宝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再哭招来大灰狼把你抓走!"真不知道是哪一位脑洞过大的父母发明的"恐吓式哄宝宝法"。 这种"恐吓"可能会暂时让宝宝停止哭闹,但是却给宝宝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会让宝宝觉得父母随时都有可能抛弃他,自己是不被喜欢的、没人保护的。
03﹣总是偷偷离开
很多父母都会因为太粘人而对宝宝不告而别或对宝宝撒谎,却不知道这种做法让宝宝的内心充满担忧和不安,宝宝长时间在这种担忧和不安中度过,他的情绪变得非常敏感和脆弱。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比如妈妈在怀孕时情绪不安、婴儿时期缺少父母的陪伴、长大点后过早分床等等。
(三)如何建立宝宝的安全感
01﹣抚养人需固定,切忌随意更换
固定一个抚养人,会让宝宝长期感觉到安全依恋,宝宝的安全感就慢慢建立了。 如果经常更换抚养人,意味着宝宝与抚养人稍微建立了安全依恋感,抚养人就离开他了,会让宝宝经常处于分离的焦虑恐惧当中,无法形成安全依恋,导致宝宝安全感的破坏。
02﹣身体接触很重要
父母要经常抚摸宝宝的身体,保持肌肤的接触; 如抱抱宝宝,摸摸宝宝的脸、胸、背等,让宝宝感觉到接触带来的安慰感,并配合慈爱的眼神接触,轻松愉快的表情及言语等。
03﹣对宝宝发出的信号要敏感
哭泣是前语言期宝宝的"语言",在不会说话之前,宝宝的哭闹,意味着向父母发出求助信号。 父母要对这些信号及时反馈,及时化解宝宝的痛苦,使宝宝感受到安全。
04﹣离开宝宝时要有告别仪式
当把宝宝送到园区,家长要和说清楚什么时候来接,"比如下午睡醒了或者吃完饭妈妈就来接你了",让心理有期待,并且家长要及时来接,说到做到。 当父母要离开几天时,一定要和宝宝有个告别仪式,告诉宝宝自己要离开几天,什么时候回来,即使宝宝听不懂,也会从你的表情知道些什么。如果要离开的时间比较久,一定要经常和宝宝视频、聊天,让他确定你的存在。
05﹣和谐温暖的家庭气氛
父母切忌在宝宝面前吵架,给宝宝留下不好的阴影。 安全感是宝宝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是宝宝各项能力得以发展的基础。 我们要在了解宝宝安全感建立过程的基础上给予不同阶段的细心照顾和精神关怀,让宝宝健康快乐自由成长。
*素材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9月19日
101
913

互动话题

三岁,尤其是一岁半以前是建构安全感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安全感是对世界认知的基础。
然而,安全感不是在一岁半之前就定型的,安全感呈阶梯状,一级一级地完成由初级至高级的发展,低龄阶段的安全感为低级别安全感。
随着年龄的增加,安全感建构的级别会逐渐上升,成为高级安全感。高级安全感意味着在独立状态下对这个世界的掌控感。

参与互动,分享育儿经验,满40字可获积分奖励哦
点击展开全文
关于管教孩子的7句常用的话
19118752
5种错误的方法会增加孩子溺水的风险
14341570
宝宝出现意外怎么急救?这些儿童急救常识你该知道
12561817
gjmm
下载國媽APP,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打开“國媽APP”查看,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