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大宝让着小宝。
「你是姐姐,所以你要让着弟弟!」「你是哥哥,你怎么能打妹妹呢?」 [弟弟不懂事,你让着他呗,让他玩儿一会儿呗!」 「妹妹还小,他下手没轻重,你怎么能还手呢?」
严惩大宝,放过小宝。
惩罚的时候,大人容易对大宝下重手,对于小宝则秉持纵容或和稀泥的态度,这种做法对大宝并不公平,而且很容易激化大宝和小宝之间的矛盾。
拿小宝当榜样 大人在教育大宝的时候,常常会拿小宝作为正面的例子:姐姐你就让着弟弟吧,上次,弟弟不就让着你,把他的玩具分给你了吗? 这容易导致小宝往往得了便宜还卖乖。当大人批评大宝的时候,小宝往往会跳出来说,我做得好,哥哥/姐姐做得不好! 用不了几次,大宝就会对小宝产生本能的厌恶和防御。
贴标签和夸大其词
父母尤其是老人,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常常容易贴标签。 「你这样做,就不是好孩子了!」 「你怎么这么坏,能对自己的亲弟弟下手?」 「你怎么能对妹妹这么重地拳打脚踢呢?」这些说法非常容易强化孩子不良的行为。 有的孩子会自暴自弃,认为反正都不是好孩子,也就没必要表现好了,反正自己坏,干脆就做个坏人。 大多数孩子会觉得自己受了冤枉,当他认为成人并不了解自己的时候,心里自然产生了隔阂,不想和成人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因此接下来的话也听不进去了。
01 这也是为什么总有父母抱怨,什么都跟孩子说了,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听呢?
01 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事实上,很难有人能听得进去直接的批评。作为成人,我们尚且会因为被批评了,就认为对方不理解自己,从而竖起心防,拒绝采纳建议;孩子更是如此。 俩娃吵架,大人别着急插手。 其实,面对孩子之间的战争,家长很难做到绝对公正。又不能完全让二宝不要惹大宝,也不能完全让大宝的一味让着二宝。该怎么处理好呢? 不妨尝试放下焦虑的心,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排解争议。 因为闹归闹,孩子们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果父母这时候介入,评价谁好谁坏,反而会扼杀孩子解决冲突的机会。所以,试着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沟通解决问题吧。 但有一点要注意的,那就是如果他们就快打起来或已经火力全开,或者开始破坏东西,或拿东西丢对方,这时你就必须介入了。要严肃告诫孩子不能使用暴力,并且了解清楚事情的经过,帮助解决问题并进行教育。 当然也有可能遇到一种情况,那就是无论你怎么判决,孩子都不服,或吵得更厉害了。这时,可以停止调节,罚他们去角落里冷静一会儿,待情绪平复再解决问题。
02 尊重每一个孩子,理解他们的心理。
02 父母不当“法官”,要当引导者 两个孩子发生矛盾时,首先,挨个询问他们事情的经过,这个过程中父母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孩子。 比如看到二宝哭了,就想当然地认为是大宝的不对;然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到哪里是自己的问题,并向对方道歉。 不能只是简单粗暴地说谁对谁错。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翻版”。而且,年龄的不同,两个孩子的表现不一样,成长环境不同,发育的不一样。 所以,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切记不要用比较的语言。如:你妹妹就很乖,一点也不像你这么闹;你哥哥小时候就不会经常把衣服弄脏;你弟弟不像你这么调皮,怎么会打你呢… 兄弟姐妹之间常常对比着批评会让他们产生负面的影响,也会产生嫉妒心理,从而加剧吵架打架的发生几率,也不利于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密关系。
*素材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