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go
APP
宝宝受伤如何处理?别慌!常见外伤的处理方法要记好

国际育儿小报

最新国际育儿资讯

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长,一不留神,他们就在好奇地探索世界时受伤了。据统计,儿童意外伤害最常发生的地点就是在家里。
那么,当孩子意外受伤时,父母们在第一时间该如何正确处理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几种宝宝的常见外伤的处理方法。
  ① 跌倒伤  
儿童早期跌倒是一个紧迫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儿童受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婴幼儿跌倒伤原因包括:滑倒、从家具、楼梯或娱乐运动设备上跌落、从阳台坠楼等。
中国的儿童跌倒比例很高,跌倒患病负担也很高。因此,预防儿童跌倒的教育干预措施将是很重要的。
首先,要从改善宝宝的生活环境入手:
▪ 地面应平整、防滑、无障碍、无尖锐突出物,并宜采用软质地坪;清除可能绊倒宝宝的家具、电线、玩具等物品。 
▪ 规范安装娱乐运动设备,设备周围地面使用软质铺装。
▪ 宝宝的床要有护栏,并且墙角、窗台、暖气罩、窗口竖边等拐角处应做成圆角,家具也要选择圆角或使用保护垫。
▪ 在窗户、楼梯、阳台等周围不摆放可攀爬的家具或设施。
其次,要加强对宝宝的照护:
▪ 为宝宝选择适宜活动的鞋、衣服等服饰。 
▪ 为宝宝换尿布、衣物时,家长应专心看护,始终与其保持近距离,中途不能离开。
▪ 宝宝使用娱乐运动设备过程中或上下楼梯时,家长应加强看护,与其保持较近距离并确保宝宝在视线范围内。
▪ 宝宝玩耍运动前,对玩耍运动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性检查。
▪ 对宝宝进行安全教育,比如不要玩尖锐的东西,吃东西或含糖果棒时不能奔跑,跌倒时要学会抱头,用手支撑。
那么,如果宝宝不慎跌倒了怎么办?宝宝跌倒了,家长要安抚宝宝,并检查伤的种类和程度,再帮宝宝处理伤口。跌倒后主要出现擦伤、扭伤和头部摔伤,下面我们来依次说说。
1.擦伤
擦伤通常表现为出血和破损。擦伤只是表皮受伤,伤势一般比较轻微,在家治疗就可以了。
▪ 初步包扎:对于很浅、面积较小的伤口,可用碘油、酒精涂伤口周围的皮肤,用干净消毒纱布包扎好,小的创口也可贴上创可贴。
▪ 二次消毒:如伤口无肿痛感染,2 天后可用酒精棉球再消毒伤口一次。如果家里没有碘酒、酒精,可用干净的水清洗伤口,然后涂上抗菌软膏,再贴上创可贴。
▪ 如果擦伤面积大、伤口上沾有污物,则必须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如果没有生理盐水,可用清水冲洗干净伤口,然后用碘伏涂抹伤口及周围组织,再涂上抗菌软膏。
不过,如果擦伤面积太大,伤口上沾有无法自行清洗掉的污物,受伤位置重要(如脸部),或者受伤部位肿胀明显、渗血较多,父母应及时带宝宝就医。
2.扭伤
扭伤通常表现为:
疼痛与触痛,并且痛感会随着患部的活动而增强
受损的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无法承重
肌肉痉挛,肌肉发紧,如果波及到腿,会出现跛行
当宝宝发生脚踝扭伤时,处理方式应遵循「RICE」原则——休息、冷敷、加压、抬高。
▪ 休息 (REST):立即停止患肢活动,尤其是不要让患肢承重。
▪ 冷敷 (ICE):扭伤后的 24~48 小时,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局部,每 1~2 小时 1 次,1 次 15 分钟。损伤后,应冰敷至少 6 小时。注意在伤后 48 小时内,不可对患部做热敷。
▪ 加压(COMPRESS):用弹性加压绷带缠绕脚踝,有助于减轻肿胀和支撑脚踝。避免缠绕过紧,以免阻断足部供血。
▪ 抬高 (ELEVATION):将受伤脚踝抬至高于心脏平面水平,例如,卧位时用枕头或毯子垫高足部,坐位时将伤足放在桌子或椅子上,以减轻肿胀。
另外,一般在 1~2 天后,父母可在宝宝患处进行按摩,促使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有条件的还可进行理疗。一般 12 天后可活动,肿胀与疼痛开始减轻,患肢也可以做些轻微活动。经过以上治疗以及相应的肢体锻炼,一般扭伤的肌肉和韧带都能痊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3.摔到头部
其实,摔倒四肢还好,最担心的就是宝宝摔到头。如果宝宝摔下后,能够马上大哭,一般脑部受伤的可能性较小。小宝宝最怕摔到后脑,如果面朝下摔,一般危险性较小,只进行外伤处理就可以了。
首先,还是冷敷,然后 24 小时后热敷。早期的冷敷可以止血、防止血肿增大、减轻组织水肿。而后的热敷可以活血化瘀,促进血肿吸收。并且,不要揉,受伤早期最重要的是固定和保护。
但是,如果宝宝摔到头部后,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应立即去医院:
▪ 有出血性外伤
▪ 摔后没有哭,出现意识不清醒、半昏迷或嗜睡的情况
▪ 摔后 2 天内,出现了鼻部或耳内流血、流水、瞳孔不一等情况
▪ 摔后 2 天内,出现了反复性呕吐、睡眠多、精神差或剧烈哭闹的情况
  ② 烫伤  
根据统计,有三分之二的宝宝是在自己家中被烫伤,而打翻热水、热的食物是烫伤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婴幼儿烧烫伤原因还包括取暖设备烫伤,蒸汽高温等烫伤,火焰烧伤等。
如果宝宝不慎被烫伤,该如何判断烫伤的程度呢?
根据烫伤严重程度一般分为三度:
▪ Ⅰ度烫伤:皮肤有红、肿、热、痛,但没有水泡,表皮层没有剥脱。
▪ Ⅱ度烫伤(分为浅 Ⅱ 度和深 Ⅱ 度):浅 Ⅱ 度皮肤红、肿、热、痛剧烈,创面有水疱,表皮层易破溃,渗出明显,基底是红润的。深 Ⅱ 度皮肤红、肿、痛,水疱张力比较小,基底是苍白的,表皮层易剥脱,少量渗出。
▪ Ⅲ度烫伤:痛觉迟钝或无痛,创面皮肤发黑或成棕褐色,质地硬,无水泡。
很多时候,我们烫伤之后,会立马拿出家里常用的牙膏、酱油、紫药水等偏方先抹上。
实际上,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处理方式。千万不要给烫伤处涂抹酱油、醋、碱、牙膏或紫药水之类的东西,这些做法不仅无法缓解烫伤,反而容易遮盖、污染伤口,而且会继续刺激创面,加深受伤程度。
▪ 牙膏:抹上去瞬间,确实会有冰凉的感觉,但是它很快就会凝固,反而影响散热,而且牙膏里面含有摩擦剂,会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
▪ 酱油:酱油里的各种细菌可能会加重感染,而且酱油盐分很高,涂抹到创面好比在「伤口上撒盐」。另外,酱油颜色深,抹在伤口上,会影响医生判断伤情,加大诊断难度,耽误治疗。
▪ 紫药水、青草膏、润肤膏、姜黄素:它们都含有水分,有降温作用,但它们的高渗透压作用,会加重组织进一步脱水,直接加深创面,并且会影响医生对烫伤深度的判断。
那么,宝宝烫伤后到底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呢?
烫伤发生后,现场急救非常重要,关键的是要抢时间,这关系到烫伤的愈后是否良好,所以学习好「五步急救法」是很重要的。具体处理方式如下:
1.冲
采取「冷疗」措施,是烫伤后最佳的,也是最可行的治疗方案。烫伤后需立马用流动的冷水持续冲洗伤口 15~30 分钟。早期的冷水处理对创面的愈合有很大的好处,第一能使伤处迅速、彻底地散热,减轻疼痛;第二可以减轻水肿、余热造成的深部组织损伤,减少水疱形成,防止创面形成疤痕;第三可减少创面的毒性物质。(注意,水不是越冰越好,更不能用冰敷)
2.脱
脱:在充分的冲洗以后,可以询问宝宝的感觉,如果宝宝感觉不是很疼了,这个时候再小心除去衣物。注意千万不要揉搓、按摩、挤压烫伤的皮肤,也不要急着用毛巾擦拭。应该小心除去伤处的衣物,必要时可用剪刀剪开衣物。若伤口与衣服粘黏在一起时,千万不能强行分开衣物,以免表皮剥脱使皮肤的烫伤变重。有水泡处也不要弄破。
3.泡
将伤口持续浸泡在冷水中 15~20 分钟,如果不能泡到的身体部位就用沾冷水的毛巾或纱布覆盖,以脱离冷源后疼痛已显著减轻为准。但是,对于大面积烧烫伤的患者,尤其是小孩和老人,应避免过长时间浸泡于冷水中,会导致体温过低加重全身反应,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应该立即送医院抢救。
4.盖
若伤口处仅烫红,没有破皮或起水泡,可局部涂抹烫伤膏;若局部出现水泡应用干净的纱布盖好加以保护,使水泡慢慢吸收,不应挑破,以防感染。
5.送
除Ⅰ度烫伤外,对于Ⅱ度及以上烫伤患者,在做好以步骤之后,应迅速前往临近的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另外,如果烫伤部位在颜面、头颈部、会阴部等,除用冷水紧急处理外,还可以给伤者喝些淡盐水,补充血容量,减轻休克程度。
  ③ 瘀血  
当宝宝不小心跌倒或者撞伤时,皮肤会出现淤血的现象,这是微血管受损破裂形成的。淤血也叫做皮下淤血,通常没有外伤,所以不会出现感染,但皮下组织却受到伤害。
淤血的皮肤表现为青紫色,有轻微隆起和疼痛症状,一般没有什么大碍,如手、脚瘀伤情形比较轻微,但如果撞到腰部或胸部,很可能会引起内脏出血。那么,淤伤该怎么处理呢?冷敷还是热敷呢?
首先,如果皮肤没有破损的话,淤血是不需要包扎处理的。其次,冷敷和热敷都是缓解淤血的方法。如果受伤不超过 24 小时,冷敷有明显的效果,如果超过 48 小时,就选择热敷。
▪ 冷敷:宝宝受伤之后,要将患处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并进行局部冷敷。冷敷能够促进血管收缩,帮助宝宝消肿止痛、缓解出血。将受伤处浸入流动的冷水中,治疗效果会更好。如果患处不适合浸入冷水,要用冷毛巾或者冰袋冷敷。冷毛巾和冰袋要定时更换,每次 30 分钟左右。
▪ 热敷:如果受伤时间已经超过了48小时,冷敷已经没有作用了,要选择热敷。热敷能够促进淤血消散,缓解疼痛和肿胀症状。可以用热毛巾敷在患处,每天 1~2 次。但是要注意,热毛巾温度不可太高,避免烫伤皮肤。在热敷的同时也可以轻轻按摩淤血的青紫块,能够促进淤血消散。
另外,如果淤血面积比较大,且持续扩散,最好及时前往医院治疗。如果宝宝出现下列情况,也需要去医院:
▪ 撞到头部,耳后有淤血。
▪ 淤血在14天内没有消退。
▪ 腰部、背部、胸部出现淤血。
▪ 大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上有淤血,宝宝不愿意活动这些关节,或者出现手臂、腿活动困难的情况。
*素材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1月30日
815
10267
点击展开全文
如何和孩子们谈论死亡?
17790429
12种常见的如厕训练问题
17154724
家长频繁吵架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10526409
gjmm
下载國媽APP,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打开“國媽APP”查看,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