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宝宝在出生头一年里都会经历感冒的问题,而伴随感冒而来的最常见症状就是耳朵感染,而中耳炎就是最为典型的耳朵感 染情况之一。
虽然说中耳炎的情况在小宝宝身上比较常见,但爸妈同样不能掉以轻心,中耳炎如果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导致脑膜炎,甚至是听力 障碍。为什么感冒容易导致中耳炎?中耳炎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预防呢?今天就跟随国际妈咪育儿小编一起来看看宝宝中耳炎的相关知识。
一、为什么宝宝感冒容易诱发中耳炎?中耳炎有什么症状?
相对比成人来说,感冒更容易诱发宝宝出现中耳炎,这主要是因为宝宝耳朵结构发育还不成熟有关。中耳炎多发于宝宝6-18个月这个年龄段,一般到宝宝3岁左右,随着他们耳朵结构、免疫系统逐渐成熟 ,中耳炎出现的几率就会小很多。
为什么小宝宝感冒容易出现中耳炎呢?我们知道,鼻腔和耳朵之间有一根咽鼓管可以连通的,成人的咽鼓管通常是靠近耳朵这边高 、靠近鼻咽部比较低,而宝宝的咽鼓管比成人的更加短、宽、平,所以宝宝感冒的时候,各种病菌也很容易从鼻咽部逆向进入到中耳,导致中耳炎。
中耳炎主要可以分为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两种类型。
急性中耳炎是48小时突然发作的,大多为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症状为突发耳痛,同时伴有耳流液、发热等。这个时候爸妈如果去触碰宝宝的耳朵,他们会明显的表现出烦躁、不舒服。更具体来说,通 常会有下面这些症状:
不会说话的宝宝会经常拉扯或拽耳朵,能说话的宝宝会告诉爸妈自己耳朵很痒很痛;
耳朵流脓,一般是黄色或白色液体,闻起来有臭味;
情绪变化大,暴躁易怒,食欲不佳,难以入睡;
有的宝宝可能还有腹泻或吐奶的情况。
二、宝宝中耳炎如何治疗?
宝宝中耳炎的治疗方法要根据宝宝的年龄、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具体判断。最常规的治疗中耳炎的方法是使用抗生素药物,但是目前对于给儿童使用抗生素治疗这方面,医生会比较保守一些。
如果宝宝耳朵感染的情况并不是特别严重的话,就可以先观察看看,不着急使用抗生素。在宝宝已经满6个月的情况下,医生通常 会建议爸妈先使用一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OTC药物,以减轻耳朵感染引起的疼痛、发热。但是如果宝宝吃药48-72小时之后,中耳炎的情况没有改善或者是出现恶化的情况,医生会进一步做检查来确定要 不要用抗生素。
如果医生确定要给宝宝开抗生素的治疗的话,爸妈一定要确认宝宝吃完完整的疗程,并且根据医生的建议回医院复查耳朵,这样医 生才能确定抗生素药物是否真的发挥了作业。
三、如果预防宝宝中耳炎?
虽然说中耳炎是宝宝非常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但是爸妈在平常还是可以注意下面这几点来预防宝宝中耳炎发生的概率:
1、爸妈和宝宝都要勤洗手,尤其注意不要用脏手接触宝宝的鼻子和耳朵。
2、每年保证宝宝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开头我们讲到了由于宝宝耳朵结构发育不如大人成熟,宝宝一旦感冒之后,也很容易出现中耳炎的情况。所以每年定期带宝宝接种流感疫苗,能降低宝宝换感冒的 几率,自然也就能够降低宝宝耳朵感染的几率。
3、尽量母乳喂养至少到宝宝6个月。美国CDC和FDA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奶粉喂养的宝宝相比,在出生后头六个月接受母乳喂养的宝 宝,相对来说发生耳朵感染的概率要小的多,因为母乳喂养可以将妈妈的一些免疫抗体转移到宝宝体内。
4、避免宝宝躺着喝奶。平躺着喝奶容易导致奶水从咽鼓管进入耳朵,引发感染,所以妈妈们平时给宝宝喂奶的时候,最好是能够 保持宝宝的头部稍微抬高。
5、让宝宝远离“二手烟”的环境。研究表明,爸妈吸烟的宝宝出现耳朵感染或者听力问题的概率要更高。并且,烟草雾霾会破坏 宝宝的免疫系统,使宝宝更难以对抗耳朵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