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高黄金期在几岁?要不要测骨龄?长得慢能不能打生长激素?孩子以后能长多高?吃什么长高?营养、睡眠、运动影响大不大?要不要补钙?…… 快来看看吧。
1、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长高黄金期?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复苏”,所以春天也是长身体的黄金期。
好像有点道理,但目前并没有找到支持这一说法的科学依据,也并没有数据表明儿童会在特定的季节长身体或长高。
但长高确实存在增长黄金期(高峰期),一般情况下有两个高峰期。
一是在0-3岁,出生后第一年可以长25 cm 左右,第二年10-12 cm,第三年还能长 8 cm 左右。
二是在青春期,通常男生10-14岁左右(变声期)开始,女生在8-13岁左右(乳房发育)开始。青春期每年可以长高7-8 cm,快的可以长10-12 cm,持续约 1~3 年左右,然后增长速度渐渐放缓。
2、晒太阳有助于长高?
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身体维生素D合成,疫情原因户外活动减少,有爸妈担心见不到阳光会影响孩子长高。
其实不用太担心,晒太阳并不是人体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方式(主要来源是饮食和补充剂),再者孩子皮肤对紫外线的抵抗很弱,即使晒太阳也要做好防晒。
3、孩子可以长多高?
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遗传和后天对身高决定权大概是7:3,遗传的影响虽然更大一些,但也不是百分之百决定,营养、运动、睡眠等后天因素还会对身高产生不小的影响。
4、骨龄如何预测身高?
美国AAP(儿科学会)认为骨龄是预测孩子身高的最准确方法。
骨龄可以反映身体骨骼发育状况,骨龄大于实际年龄成长较快,小于实际年龄是成长较慢。孩子的成长速度不同,有快有慢是正常的,一般骨龄与实际年龄相差1岁以内是没问题的。
测骨龄的原理在于,拍摄儿童手部X光片,通过手部骨骼的发育情况来判断骨龄,进一步通过骨龄预测身高的潜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疾病也会造成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距,比如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衰退会导致生长迟缓,骨龄小;
性激素分泌过多(性早熟)和肾上腺问题可能造成骨骼闭合,骨龄大。骨龄如果与实际年龄相差大,医生将会进一步检查诊断。
5、如何抓住长高黄金期?
长高黄金期虽然只有两个,但孩子一直在长身体,除了抓住黄金期,长期保持健康的营养、睡眠、运动等非常重要。
① 保证饮食健康营养均衡
营养均衡是第一要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五大营养元素均衡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物都要吃。合理控制油脂、糖等摄入,避免肥胖。
蛋白质和维生素D是促进骨骼生长的重要营养,相应可以多吃高蛋白鱼类、肉类、奶制品等。
② 充足高质量的睡眠
身体的生长激素是在深度睡眠中产生的,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因此需要保证充足并且高质量的睡眠。早睡早起,晚睡浅睡眠时间更长。
不同年龄段儿童睡眠时间建议:
新生儿每天21-22小时;
2-12个月每天14-16小时;
1-3岁每天12-14小时;
4-6岁每天11-12小时
③ 适当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肌肉和骨骼强壮,同时也可以刺激生长激素分泌。
不会走路的小宝宝,可以锻炼他们自主运动,蹬腿、翻身、趴着、爬行等;会走路后,锻炼孩子的走路和平衡,慢走、拍球、跳跃等。
长大后可以丰富更多运动,篮球、跑步、游泳等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5-17岁的孩子每天至少要有累计1小时的运动,每周至少3次。
充足合理的运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成长,还有利于塑造开朗的性格。
④ 愉快的心情
心理因素很容易被忽视,有爱的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心情也是有助于长高的。一项研究表示,成长在缺乏爱的环境中孩子更容易身材矮小,形成情感缺断性矮小症。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营养摄取不够,长不高,经常念叨,习惯性催孩子吃饭,这也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和自卑,不利于孩子成长。
*素材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